Page 15 - 《郧西教研》电子版2201
P. 15
乡中心小学等 4个网络教研管理先进单位、丁
伯水等 32 名网络教学常规评比获奖教师。
教研室副主任李凤对各乡镇(学校)2021
年教研工作做精彩点评。点评认为,过去一年,
全县各乡镇(学校)教研员围绕教学中心、聚焦
教研主业,守初心抓教研,担使命创佳绩。走好
了“队伍建设、教学中心、教学研究”三条路径,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驾护航;落实了“县域自
主教育改革、自主高效课堂建设、学科教学研讨
活动、‘双减’政策实施管理”四个重点,为提
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基固本;强化了“校本教研、
教学常规、履职尽责”三项管理,为提高教育教
学质量精准助力,展现了郧西教研团队的专业风
采和良好形象,为推动郧西教育持续高质量发展
做出了突出贡献。并针对当前网络教学常规管理
不平衡、教育教学质量不均衡、教育科学研究不
平衡、“双减”政策推进落实不均衡等问题提出了工作建议。
蔡庆忠在报告中总结了 2021 年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了 2022 年全县教研工作。他说,过去一年,全
县教科研队伍围绕教育工作重点,突出教学中心,积极探索,主动作为,不断创新教研思路,拓宽教研形式,丰富教研载体,
推动郧西教育持续高质量发展,谱写了郧西教研新辉煌。主要成绩表现在:党建统领,强化学习稳质量;目标导行,突出中
心提质量;活动辐射,引领实践抓质量;改革驱动,创新举措增质量;视导把脉,规范管理兴质量;常规督查,夯实过程保
质量;师资保障,打造队伍促质量;科研支撑,转化成果育质量。他指出,过去一年教学教研工作还有亟待解决的问题:一
是教育教学制度兑现落实上遭遇新瓶颈;二是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三是自主教育改革推进上还有较大偏
差;四是特色工作的执行效率上仍不够理想。
蔡庆忠指出,2022 年全县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落实“双减”新政为突破口,
以“减负提质增效”为目标,以“弘扬工匠精神 岗位大练兵”为抓手,结合教研岗位特点,深入开展“五大”主题活动,
为推动郧西教育持续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他强调,实现 2022 年教学质量、教学常规、教学改革、专业发展、教
研活动、教学视导、课题研究、队伍建设、信息网络、其他工作等十大任务目标,全县教科研工作者要创新工作思路、履行
教研职责、谋划新的举措。开展大学习,提高思想政治能力;落实大常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化大改革,突出自主教育
特色;推动大练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树立大旗帜,发挥示范引领效应;助推大研究,破解教学突出问题;服务大督导,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促进大融合,增强校本教研实力;完善大机制,提高教研队伍素质;优化大环境,协调推动各项工作。
蔡庆忠要求,各乡镇和学校要精心组织和实施 2021 —2022 学年上学期期末中小学学业水平监测与网络阅卷工作,事
关教学工作全局。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领导,严肃纪律,规范程序,诚信考试,客观评价,确保期末监测平安顺利。
蔡庆忠强调,2022 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推进教育改革的关键之年。在“双减”新政背景下,如
何有效落实课程方案、课程目标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如何减负增效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乡镇(学校)要结合实
际,因势利导,主动作为,聚焦主业,深耕课堂,着力于发展核心素养,切实做好七篇文章。一要在提升课堂效率上做文章,
持续深化自主课堂教学改革,抓好课堂主阵地,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开展各种“比教学”活动,着力建设高效课堂;二要在
特色社团建设上做文章,积极构建第二课堂,结合学校实际做好课后服务,着力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三要在加强课外阅读上
做文章,推进立体阅读,践行“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阅读理念,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推动“精读、略读、课
外阅读、整本书阅读”四位一体,扩大阅读量,充实和丰富学生的文学阅读生活,着力打造书香校园;四要在发展核心素养
上做文章,要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指导学校规范教学行为,整合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特色课程有机融合,加强体育、音
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学科的考核考查,指导教师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发挥学
科育人功能;五要在促进专业发展上做文章,教师要优化学科专业知识体系,不断开展提升专业素养、作业设计、命题能力、
实践实验操作和家校沟通等能力水平提升活动,着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六要在信息技术运用上做文章,提升教师信息技术
素养,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研功能,创新教研方式,实现教学常规网络化、
教研活动网络化、教研管理网络化,提升校本教研层次水平,着力推动信息化赋能教育教学;七要在完善教育评价机制上做
文章,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的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学校和教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
观和科学的教育评价观,科学全面评价每一位学生。要完善学习过程评价与监测结果评价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创新评
价方式手段,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
价等,着力构建科学多元化的监测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