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郧西教研》电子版2023年1-2月刊
P. 79
利用校级社团课程,分类开展主题式学习,在全体学生中开展“知家乡、爱家乡、颂家乡”的活动,也是种很好的融入
方式。可组织有经验的骨干教师或者邀请地方的非遗传人及相关的专业人员进校园,将家乡的地域文化用传统的方式表现出
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焕发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校外实践课程
学校可以与地方传统文化保护中心、艺术家工作室、非遗传承人携手,在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进校园活动时融入地
域文化资源有关内容。
四、注重创新,积极探索融入形式和方法
融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美术课程的关键。需要教师灵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
且有一定教学经验,巧妙地把地域特色资源带入课堂。
(一)结合地域资源,整合学习内容
1.美术课堂设计大单元教学。依据新课标精神,把四类美术实践活动重新整合,并以“创设真情境——探究真学习——
应用真迁移”为模块的三真美术大单元教学模型为指导,融入地域资源知识。例如:郧西的剪纸、花馍、刺绣等,设计出不
同主题的教育活动,并持续推进。可以营造出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再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最后教师进行引导,学生大胆实
践后展示评析自己的作品,将传承和创新结合起来。
2.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创作活动。以地域文化为依托,结合课后服务和社团拓展课程,开展传统书画类以及扎染、花馍、
剪纸等非遗手工活动。
3.“非遗”入校。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学校,让学生们零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体会传统民俗文化的韵
味,通过专家讲座、文化展览让学生在非遗作品中感受非遗存的魅力。可以邀请郧西花馍的传承人和剪纸艺人、刺绣艺人来
学校授课,让学生在观察、体验、操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丰富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同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对地域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开展美术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了解地域的变迁及独特民俗文化等。
寻找地域资源方面的专家进行采访,进一步加深对地域文化资源的了解。郧西的双石沟有农耕博物馆,老北街有戏楼、上津
古镇的城墙、四合院、涧池的周家大院等资源。通过参观地域资源增进学生了解地域开放包容的特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
乡故事,加深对家乡的情感与文化认同。例如:马安镇的学生实践基地就有很多传统文化的元素,让学生在参观与操作中感
受传承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
地域文化资源融入方式,形成校内校外学习矩阵,让学生学会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感,真正实现以美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