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1 - 《郧西教研》电子版2023年4月刊
P. 171
郧西教研
2024 年第 144 期
主 编 蔡 庆 忠 执行主编 刘邦学 夏吉亮
郧西县教学研究室 2 0 2 4 年 4 月 2 2 日
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长安的荔枝》
城关镇乾兴寺小学 王国娟
主题说明:本设计以古诗《过华清宫》中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基点,发散思维,结合古今交通工
具的发展和变化,计算从荔枝产地“岭南”到“长安”的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变化。
教学过程以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多媒体资料展示等方式,融合语文、科学、历史、美术、道法等学科,使学生立体感
知中国速度的飞速发展,激发学生对中国的爱国情怀。
适用年级及单元: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时安排说明:一课时
一、整体设计思路
1.主题介绍。
在对岭南荔枝到达长安的不同方式中,探索各朝代不同交通工具,提出数学问题,比较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和到达时间,
感受中国速度的飞速发展,在探索的过程中总结速度、时间、路程的数学模型,形成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从古到今的中国交通工具的发展,培养家国情怀。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是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具备数的运算能力,并能够将
数学知识初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但数学模型思想还未完全建立,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比较单一或独立,无法将数学知识与其
他学科横向联系起来,导致学生推理、论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亟待提升。本节课以主题教学的形式,将多学科知识串联起来,
使学生在趣味学习中总结数学模型,学习数据整理与分析,逐步提升学生的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并初步构建超学科的知识
体系。
3.活动目标。
①能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速度问题。
②能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数学模型,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③能在主题活动中感受不同学科知识的链接,整合构建横向的知识体系。
4.情境说明。
(1)情境类型:社会情境
(2)情境内容:以制作岭南荔枝宣传视频为主要情境,调查岭南荔枝在各朝代如何销售和运输,探索关于荔枝的各学
科知识。通过调查了解各朝代运输时的速度、时间,撰写荔枝宣传视频的文案和卖点方案。
5.跨学科设计说明。
第一环节:调查荔枝历史。本环节主要针对荔枝种植分布地区、栽培历史、主要典故和诗文来调查和研究,以确定宣传
视频的主要基调。本环节通过课前调查来进行研究,主要涉及科学、语文学科。
第二环节:寻找荔枝卖点。本环节涉及对生鲜水果运送时所需要的温度、湿度以及各种不同水果的保鲜时长,主要涉及
科学学科。本环节具体使用小组讨论和学习探究单中的资料来研究。
第三环节:探索古代物流时效。本环节针对古代的交通方式进行探讨,对古代传递消息、运送货物等进行研究,探索古
代运送荔枝的时效问题。主要涉及历史、语文学科。
第四环节:现代物流方式选择。本环节针对近现代的交通运输工具进行探讨,从不同的物流方式中提取数学问题,探讨
速度相关知识,提炼数学模型。主要涉及数学学科。